<strong>第二十八条</strong>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对放射性废物处理、贮存和处置等活动的安全性进行监督检查。<br />
<strong>第二十九条</strong>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br />
(一)向被检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情况;<br />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进行现场监测、检查或者核查;<br />
(三)查阅、复制相关文件、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br />
(四)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交有关情况说明或者后续处理报告。<br />
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和阻碍。<br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并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br />
<strong>第三十条</strong> 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和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单位,应当按照放射性废物危害的大小,建立健全相应级别的安全保卫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和人员防范措施,并适时开展放射性废物污染事故应急演练。<br />
<strong>第三十一条</strong> 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和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单位,应当对其直接从事放射性废物处理、贮存和处置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核与辐射安全知识以及专业操作技术的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方可从事该项工作。<br />
<strong>第三十二条</strong> 核设施营运单位、核技术利用单位和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如实报告放射性废物产生、排放、处理、贮存、清洁解控和送交处置等情况。<br />
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如实报告上一年度放射性固体废物接收、处置和设施运行等情况。<br />
<strong>第三十三条</strong> 禁止将废旧放射源和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送交无相应许可证的单位贮存、处置或者擅自处置。<br />
禁止无许可证或者不按照许可证规定的活动种类、范围、规模和期限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活动。<br />
<strong>第三十四条</strong> 禁止将放射性废物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海关总署、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主管部门制定。
评论